法常生活智慧
在南宋畫壇上,有一位名叫法常的畫家,他的藝術生涯充滿了傳奇色彩。法常,僧人,號牧溪,來自四川,其生平雖不詳,但他的藝術活動主要集中在13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。法常不僅是佛教的弘揚者,更是畫壇的天才。
法常的畫作以山水、佛像、人物、龍虎、猿鶴、禽鳥、樹石、蘆雁等為主題,他能夠隨意點染,以簡潔的線條和墨色,展現(xiàn)出深遠的意境。他的繪畫風格繼承了石恪、梁楷的水墨簡筆畫法,對后來的沈周、徐渭、八大山人以及“揚州八怪”等都有深遠的影響。
法常的禪畫風格簡樸而高致,他的畫作充滿了清凈無相的禪意。正如鈴木大作所說:“水墨畫的原理實際上正是由禪的體驗引發(fā)而來。東方水墨畫中所體現(xiàn)的直樸、沖淡、流澤、靈悟、完美等特性,幾乎毫無例外同禪有著有機的聯(lián)系?!?
法常的畫作在秀逸清冷中透出禪意,他的《觀音、猿、鶴》三聯(lián)幅、《龍、虎》對幅等作品,現(xiàn)均藏于日本京都大德寺。他的《瀟湘八景》四景圖曾是日本足利義滿的舊藏,而《寫生蔬果圖》卷和《花果翎毛圖》卷則分別藏于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。
法常的繪畫作品雖然在當時并未受到足夠的重視,但他開創(chuàng)了后世文士禪僧墨戲之先河,并對日本水墨畫的發(fā)展產(chǎn)生了巨大影響,被譽為“日本畫道之大恩人”。
法常的畫作在形式上追求簡約,不拘泥于形式,常用蔗渣、草結(jié)蘸水墨,隨意點染。他的畫作沒有鮮艷、繁雜的設色,沒有浮華不實、花里胡哨的筆墨,卻能在素靜、質(zhì)樸中展現(xiàn)出豐富的墨色和意境。
例如,他的《六柿圖》僅以六只柿子為主題,沒有使用任何色彩,卻給人豐富的視覺體驗。這種簡練的畫風,正如明朱謀垔在《畫史會要》中所言:“法常號牧溪,畫龍虎、猿鶴、蘆雁、山水、人物皆隨筆點墨而成,意思簡當,不費妝飾?!?
法常的畫作,雖是平常之物,卻能表現(xiàn)出其中的不平常,這正如禪家所言:道無處不在。他的畫作,讓人不禁聯(lián)想到意大利著名畫家喬治·莫蘭迪的作品,莫蘭迪以靜物畫聞名,他的畫作充滿了寧靜和隱秘的氣息。
法常的繪畫流派,可以歸納為禪意水墨畫。這種流派強調(diào)的是畫中的禪意,以簡約的線條和墨色,展現(xiàn)出深遠的意境,體現(xiàn)了東方水墨畫的精髓。
法常的畫作,不僅在當時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,更是后世學習和傳承的重要資源。他的藝術成就,將永遠留存在歷史的長河中。

版權聲明:文中所以圖片均來源于網(wǎng)絡,圖片如有侵權可聯(lián)系網(wǎng)站進行修改或刪除。繪畫吧-畫畫僅供美術繪畫愛好者學習交流,所有繪畫作品及文字版權于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用于商業(yè)及其他營利目的,責任自負!
歡迎關注:【繪畫吧-畫畫】http://www.xcyc.net